(通讯员:刘尚仪、王晓悦、柳雅文;摄影:梁嘉晨;审核:王成、秦昆)为了激发高中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研兴趣和学习热情,武汉大学为北京市第四中学(简称北京四中)的高一学生量身打造了大中衔接科普课程《空天探测及基础知识》。该课程在武汉大学本科生院的组织和推动下,由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合力打造,由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秦昆教授担任课程组负责人和首席教授。继2024年下半年第一期成功授课之后,自2025年9月11日进行第二期授课。第二期第一讲由秦昆教授授课,于9月11日给北京四中的高一学生精彩讲授《空天探测及身边的遥感》;第二讲由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龚龑教授授课,于9月18日精彩讲授《农业遥感》;9月25日,该课程第二期第三讲,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成研究员主讲,聚焦“激光雷达遥感”,为同学们呈现了激光雷达从原理到应用的前沿科技图景。
授课过程中,王成研究员从激光的基本特性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构成。他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实例,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到激光雷达作为一种先进的探测技术,如何通过主动发射并接收激光,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精准感知。他还介绍了激光雷达的不同搭载平台,从地面到空中再到太空,展现了其广泛的应用适应性。

在讲解激光雷达的多元应用时,王成研究员结合工业、科研、文化等领域的丰富案例,展示了这项技术如何深刻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活。从自动驾驶的环境感知到电力线路的智能巡检,从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同学们惊叹于激光雷达技术的强大能力与实际价值。该课程特别设置了互动环节,王成研究员引导大家思考不同技术路径的差异,并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些生动的案例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并激发了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无限想象。

课程最后,同学们积极分享了学习体会。大家普遍认为,本次课程不仅让他们系统地理解了激光雷达这一前沿技术,更拓展了科学视野,改变了对传统遥感学科的认知。一位同学表示:“原来遥感技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在自动驾驶、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让我对科学探索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此次大中衔接课程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四中的高中生们搭建了一座连接中学基础知识与大学前沿科技的桥梁。武汉大学将继续依托顶尖的遥感学科优势资源、开放共享的优质科研教学平台,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助力国家未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