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凝聚校友力量,弘扬学院精神,树立优秀校友对广大校友和在校师生的示范榜样作用,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面向广大校友评选“杰出校友”。经提名推荐、学院综合评审和公示,确定卢小平、刘少创、刘德胜、余亮、谭德宝(按姓氏笔画)五位校友为第十二届“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杰出校友”人选。
卢小平,男,1962年3月生,1978.10--1982.07在原武汉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系学习,获学士学位。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资源部矿山时空信息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暨河南省时空信息感知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专职副主任。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自然资源咨询决策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灾害环境下快速应急定位组网技术”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获“河南省优秀导师”“河南省测绘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等。
刘少创,男,1963年11月生,1989.09--1997.06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遥感与信息工程学院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研究,已测定了包括尼罗河、亚马逊、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在内的全球二十多条大河的源头和长度;主持研制了我国月球和火星车导航定位及制图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四、五、六号月球探测任务以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开展中国及蒙古国野骆驼研究及栖息地环境变化监测,为保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的野骆驼做出了重要贡献。2024年当选“中国力量年度人物”(凤凰网),获“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首届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等。
刘德胜,男,1978年9月生,1997.09--2001.06在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地理系正教授。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入选斯坦福2025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并多次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农业部(USDA)、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等机构的科研资助。长期从事国际学术服务工作,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副主编和编委,曾任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理事。获美国航空航天局ESS Fellow、美国地理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最佳论文奖、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Robert N. Colwell奖,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杰出服务奖等。
余 亮,男,1980年9月生,1998.09--2002.06在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资深算法专家。毕业后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究所、新加坡A-Star下的信息与资讯研究所工作。2016年加入阿里云任城市大脑算法总监,领导开发城市大脑中交通地图信息融合、数字规划、仿真等核心算法,在国内外数十个城市落地;将AI大模型技术与行业结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评“杭州市市级优秀人才”“浙江省劳动模范”,获得“钱学森城市学金奖”,202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谭德宝,男,1966年3月生,2002.09--2008.06在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兼任西宁分院院长。牵头在我国水利行业首创了“3S”技术应用研究机构并将长江科学院在水利工程实践、流域治理等领域的优势与武汉大学在遥感信息、空间技术等学科的科研专长深度融合,持续深化与武汉大学多院系的长期合作,聚焦青藏高原湖泊监测、水利卫星星座设计、数字孪生流域与智慧水务大模型等前沿研究方向,共同推进科研创新与示范应用。在流域生态环境与水旱灾害动态监测方法、智慧流域理论与方法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大批先进实用成果。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奖励16项,2019年获聘水利部二级正高,水利部5151人才,博士、硕士导师,国家首批注册测绘师。
“遥知校友情,感念一家亲”。遥感学院始终高度重视校友工作,从2014年开始,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评选杰出校友,今年是第十二届,在广大校友和在校师生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榜样作用,营造了浓厚的校友文化氛围。
